筑牢人力资源优势 助力服务外包提质升级
来源: |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 发布时间: 2021-01-28 | 504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我国经济受到疫情冲击,货物贸易一度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而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却快速健康发展,“中国服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20年,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圆满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目标。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7022.7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121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13.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738.9亿元,执行额7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4%。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将一些业务分包给中企,主要看重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是价格,二是技术水平。有些企业还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看来,全球产业链生产和服务环节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产生了服务外包,企业基于聚焦开发核心技术、降低企业成本等原因,将部分业务分包出去。中国在2020年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恢复增长;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企业的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在增强。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在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在增强,正沿价值链向上攀升。现在发布的只是我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的数据,希望未来能看到我国有更多企业成为发包方,再向价值链中高端继续攀升。”姚为群说。

数据显示,2020年,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离岸执行额分别为3204.1亿元和292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7.9%;业务流程外包(BPO)离岸执行额1176.5亿元,同比下降0.6%。数字化程度较高的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业务离岸执行额490.9亿元,同比增长41%;知识密集的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业务离岸执行额488.1亿元,同比增长25%。

“我国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保持较快增长,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密不可分,也代表了我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处于较好水平。”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周晋竹分析说,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国,而其他国家仅占发包市场份额12%左右。印度和中国是全球两个最大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发包方会根据发包形式的不同、地理的远近和语言文化的相似程度选择接包方。过去一段时间内,美国的外包业务主要发送给加拿大、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西欧的外包业务主要发送给爱尔兰,而日本和韩国的外包业务主要发送给中国。不过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我国承接美国发包服务同比增长17%,说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市场结构正在向全球化、均衡化发展。

美国罗威尔麻省大学创新创业副教授孙黎将这些数据与另一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国家——印度作了对比。从当前数据来看,印度的主要优势集中于信息技术外包,从其龙头企业塔塔年销售额在1397亿人民币,净利润率为20.61%等方面来看,中国企业还需提高竞争力。

“不过,从中国集成电路和电子电路设计业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业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41%和25%来看,中国在这两方面比较有优势。”孙黎结合中国在医药和生物技术行业的情况分析说,得益于生物医药行业人才比较聚集和研发环境优越,中国在这方面服务外包依然有增长潜力。

从目前外商投资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占全国的43.7%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是服务外包对吸引外资有促进作用,一方面表明中国本土企业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本土跨国企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正处于成长期。在国际贸易当中,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间的内部贸易也占比相当高。”周晋竹说,当中国跨国企业在全球布局基本完成后,相应的公司内贸易、服务外包等都会有较好表现。

“这需要从提高人才素质、加大人才供给等方面来着手。”姚为群说,这在相应数据中也有所体现。截至2020年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290.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19.3万人,占63.5%;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1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69.2万人,占比达到58.2%。(转自贸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