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最新变革背后:AI洗牌备考逻辑,留学市场迎三大变量
来源:界面新闻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06-16 | 55 次浏览 | 分享到:

托福考试迎来十年间的又一次重要革新。

近日,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下称ETS)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托福将变成自适应考试,这意味着考试不再是“一刀切”,而是根据考生在前一部分的表现,动态调整后续题目的难度。

此外,评分系统将实行双轨制,在持续多年的120分制基础上新增6分制;考试内容在保留传统学术主题的基础上,增加更具时代性和普适性的话题。2025年7月7日ETS官网将官宣变革细节和备考资料,2026年1月21日,托福考试改革将正式落地。

这场改革不仅涉及考试形式、内容、评分标准,还将影响全球考生的备考策略。

借此契机,界面新闻独家专访ETS大中华区总裁徐哲,从ETS业务布局到以托福为代表的标化考试改革,还谈及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留学趋势变化等。

成立于1947年的ETS,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教育考试评估机构之一,核心产品有托福、GRE考试。托福考试于1981年进入中国,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参加托福考试人数最多的国家。

国际留学考试纷纷试水改革

托福此次改革的核心调整之一是引入“Multistage Adaptive Testing”——多阶段自适应测试机制。ETS将在阅读和听力部分实施阶段性出题,系统会根据考生前一阶段的表现调整后续题目难度。

多阶段自适应类似GRE考试的机制,考试分为若干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固定题目,第二阶段开始出现分化——表现越好,后续题目难度越高,反之亦然。

对于考生来说,他们将不再面对完全统一的试卷,题目组合因人而异。这也意味着过去依赖题库、机经或考场回忆来进行备考的策略,可能不再适用,考试更依赖真实语言能力;高水平考生可能借助高难题获取更强能力背书;中低分考生需更加稳定地应对题目变化以防失误。

在评分方面,自2026年起,托福成绩报告将同时展示传统的0–120分和新增的1–6分等级,后者对应目前最通行的英语能力标准——CEFR(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ETS认为,如此一来,成绩解释更为直观、国际通用性更强。院校普遍反馈称,更清晰的评分标准及与CEFR的对标,使招生流程更便捷透明。对考生而言,等级制强调“能力达标”,淡化“刷分”焦虑。

第三大改革要点是考试内容。过去托福考试一直被认为偏重“学术化”,此次改革中,ETS明确表示在维持考试高信效度的前提下,将增加文化包容性,增加贴近全球考生日常生活与学术背景的内容。

未来考试材料或将更注重以下几类语境:小组协作、项目讨论等真实学术互动场景;社会议题、跨文化交流、职业技能等通用主题;可理解性高、跨文化歧义少的材料内容。

“此次托福改革也反映了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徐哲称,学生和各大院校越来越期望考试具备灵活性、包容性,并与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紧密结合。

近两年,几乎所有国际留学考试都在改革的路上。

2023年3月,SAT(也称“美国高考”)在亚太区实行机考,随后于2024年SAT机考全面铺开。考试时间相比过去的纸考缩短了1小时,采用自适应模式,出分时间从2周变成3-5天。托福的考试时长也从三个半小时缩短至两小时内。

当下最为普遍的三大国际学校课程考试: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IB(国际文凭课程)和A-Level(英国高中课程)也相继改革。

AP考试从去年开始宣布将部分科目转为机考,今年5月是首次机考。IB考试将在2026年5月至2029年11月逐步从线下的书面考试过渡到线上机考。A-Level减少死记硬背,增加分析能力考核,如计算机科学考试增加编程实操。今年还新增“数据科学”科目,鼓励跨学科研究。

顺应行业趋势的另一面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作为语言考试“老大哥”的托福,显然感受到了压力,改革迫在眉睫。

多邻国英语测试(下称DET)就是其中的黑马之一。DET首次在中国留学圈引发广泛讨论是在疫情期间。彼时雅思、托福等线下英语考试被大量取消,DET凭借“在家考、考时短、出分快、便宜”等差异化特点,获得爆发式增长。

谈及竞争,徐哲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市场是ETS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竞争对手如雅思、多邻国在中国市场日益增多,而我过去所有工作都处于开放市场。”他认为公平竞争是良性态势——行业越开放、竞争越充分,越能推动产品迭代与服务提升。

目前,ETS的业务除传统的K12阶段,如小托TOEFL Junior、小小托TOEFL Primary到托福iBT、GRE,再到偏职业测评的托业、FutureNav,其目标更在推动终身学习模式,所以在他看来,上述竞争不属于全面竞争,更多是在某些领域有重合。

以职业测评为例,徐哲谈到,“职业教育需求越发强烈,无论是从中国政府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大家对于职业能力提升、人才缺口以及就业的关注度都在提升。”

根据ETS最新发布的《人才教育与发展》报告,90%参与调研的中国受访者认同技能认证能增加其在就业市场获得工作或更好工作以及更高薪资的机会。88%认同获得技能证书有助于其职业发展。

盖洛普咨询公司(Gallup)一项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当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们被问及“所在国家有多少所大学培养的人才适合其公司的入门级工作”时,只有11%的CEO表示肯定。但在同一项研究中,有90%的大学校长相信四年制的大学教育为工作提供了足够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