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产线数字化改造的黑湖科技,帮助千万家中国纺织企业实现智慧化生产的致景科技,深耕集成电路产业供应链的上海泓明供应链……一大批服务性功能性平台利用上海信息集聚、人才密集、产业枢纽的特性,为产业链各方赋智赋能,帮助它们站上“云”端,“链”动全球。
“上海大力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在部分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马海倩说。
“大智造”锻造新优势
近日,全球“灯塔工厂”的最新一批名单正式揭晓,上海再次入选一家先进制造工厂,成为中国“灯塔工厂”最多的城市之一。
车间明亮净洁,自动化生产线井然运转,机器人与人协同作业……走进2024年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的施耐德电气上海普陀工厂,100多台机器人和10台智能AGV在这里“工作”,大数据、5G、AI等先进技术被融入了生产运营的全环节。
“我们不是无人工厂,而是‘人-机-智’三位一体协同理念的工厂。”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冒飞飞说。工厂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63%,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67%,过去四五年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压缩至最短6个月,实现了极速“上新”。
“‘十四五’期间,上海累计建成7座世界灯塔工厂、培育28家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说,目前,上海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
智能领航制造,赋能千行百业。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具身工业成为最为亮眼的“新赛道”。傅利叶展台上,多个人形“机器工人”围绕着模拟产线,分工明确,协同作业,完成了从料箱搬运、物料传送到分拣的全流程闭环操作。瞄准具身工业这一新赛道,傅利叶展示了其最新的基于GRx系列人形机器人打造的工业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带来了多机协同与自主作业相结合的未来工厂运作模式。
“太精彩了!”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不少外籍观众举着手机,掏出本子,专程到机器人展区来,记录下中国机器人的“硬核实力”。作为全国首个把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地区,预计上海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每万人500台。
从持续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抢抓“新赛道”,谋划未来产业,上海正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强劲增长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施工图”变“实景图”。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上汽制造基地内,数百台机器人正在完成复杂的工艺流程,一辆辆上汽与华为联手打造的“尚界”H5正从生产线上“跑”下来。开启预售以来,这款搭载了华为ADS 4.0高阶智驾系统和鸿蒙座舱的新车小订突破16万台,“上海造”汽车新品在市场上迎来了高热度。
“汽车作为‘科技生命体’,不仅要有‘智慧脑’,还要具备‘健壮身’和‘强劲心’。”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说,上汽正在同步推进从L2级辅助驾驶到L4级自动驾驶的技术攻关与应用,“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已量产落地。上汽还加速建设“创新产业生态圈”,带动汽车产业链上更多科技创新突破。比如,与清陶科技等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发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达成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20%,年底即将量产。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上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0.6%,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6%,特别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分别增长12.2%和12%。
“以高端智造加速拥抱新质生产力,用数智变革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力,上海高质量发展潜力和韧性更加强劲。”上海市经信委综合规划处处长陈斐斐说。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