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资量质齐升 “数”看金融高水平开放历史跨越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Enrol | 发布时间 :2025-10-22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半的调研后发现,超过90%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中国市场配置,这一比例为2021年初以来最高。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生物科技以及新消费成为最受关注的主题。

  “以创新赋能的新经济产业的全面崛起,为全球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并带动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需求增长。”王云峰说。

  乘势而上 以更实举措推进开放再下一城

  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步伐坚定,一系列新政策正在酝酿之中。

  此前,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曾透露: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安排;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近日表示,将持续加强金融市场和相关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持续深化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站在新的阶段,国际投资者对中国金融领域未来的高水平开放又有哪些期待?

  “政策的确定性、连贯性以及透明度,对于很多跨国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摩根大通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对记者表示,作为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希望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继续提高市场化以及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进一步降低投资中国资产的“门槛”以及整体的交易成本。

  何耀东说,进一步扩大投资产品种类,充分考量相关法规在海外市场和国内的差异化等举措,都有助于海外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市场的运行规则,更充分地管理投资风险,从而提高他们的投资意愿。此外,在投资者保护方面,让外资投资人能获得与境内投资人同等的待遇,将进一步增强他们长期投资中国的信心。

  王云峰则期待,以中国“智”造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和生物医药等行业的价值潜力将被更多海外投资者发现。与此同时,中国在创新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双向赋能,将有助于打造一个更为高效的金融市场体系,吸引更多资本流入,最终赋能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开放立潮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彰显,随着开放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国金融市场必将成为更多外资投资兴业的重要平台,为全球投资者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提供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