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世大学近期爆出大规模AI作弊事件,引发韩国社会广泛关注与激烈争议。涉事课程为延世大学新村校区三年级学生选修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与ChatGPT》,该课程主要讲授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大型语言模型(LLM)等内容,采用非面对面的线上授课形式,共有约600名学生参加。
事件起因于上个月29日,任课教授在批改期中考试试卷时,发现多份答卷内容极为相似,甚至部分答案的结构和措辞完全一致。由于该课程本身与AI文本生成有关,教授怀疑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利用ChatGPT等生成型人工智能完成考试答题。
教授随后通过课程公告发布声明,指出已“确认了许多作弊行为”。他在公告中表示,凡是主动自首的学生,期中考试成绩将被记为零分;若学生拒不承认或被证实隐瞒事实,将依照校规进行严肃处理,最严重可被处以停学处分。教授的声明在学生间引发强烈震动。
该课程考试原本设有防作弊措施。教授要求学生在考试时全程录像,并且必须确保视频中能清楚看到“手部与脸部”,以防止借助外部工具或他人帮助。然而,据多名学生透露,部分考生通过调整摄像机角度、制造死角,或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多个窗口,以此在监控范围外使用AI程序或参考资料,从而规避监控。
随着事件发酵,韩国大学生社区“Everytime”上有人发起匿名问卷调查,询问选课学生是否在考试中使用AI。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94名学生承认在考试过程中使用了ChatGPT或其他AI工具。这一数字几乎占到了全班人数的三分之一,引发了更大范围的争议。
据延世大学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有约40名学生主动向教授或学校自首,承认在考试中存在违规行为;另有约10名学生虽被怀疑但尚未承认。校方已介入调查,正在对录像与答卷进行比对,并将依据校规决定最终处罚结果。
这起事件曝光后,迅速成为韩国舆论焦点。支持“严惩”一方认为,AI辅助答题无异于作弊,破坏了学术诚信,损害了公平原则。反对方则认为,这门课程本身教授ChatGPT和生成式AI相关技术,学生在课程中使用AI工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传统的考试形式未能明确区分“合理使用”和“作弊行为”,责任不应完全归咎于学生。
韩国媒体评论指出,此事件反映出高校教育体系在AI时代面临的结构性困境。首先,AI使用的界限尚未明确:当学习内容与工具本身重叠时,如何界定“学习AI”与“依赖AI”之间的界线?其次,传统考试模式正在失效:AI的普及让闭卷与线上考试的防范机制形同虚设。最后,高校AI伦理教育普遍缺乏,学生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技术便利与道德风险”的灰色地带。
延世大学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校园作弊风波,更是AI时代教育诚信与制度应变的缩影。它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当AI工具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时,教育体系如何重新定义“独立思考”、“学术成果”与“技术使用”的边界。
©2020-2026 ENROL INTERNATIONAL,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苏ICP备13048603号